近日,网络上曝出多起“4S店使用副厂件引车主抗议”纠纷事件,每每曝出均引发广泛关注。
《马哥说车93》分享了一则“丰田卡罗拉参数图片)被曝维修使用副厂件”案例,事件中车主的车子出险后放在4S店维修,提车后发现左右前翼子板不是原厂件,4S店承认并表示“可能是工人失误”,但随后车主却发现“维修清单中的十几个部件都有问题”,意味着这很大概率是4S店故意“用副厂件替代原厂件”,对此4S店到今天都没有正面答复。
而在稍早前,也有一个合资品牌4S店曝出在事故车维修环节出现类似问题,其虽然在定损单上写了“原厂纯正零件”,但车主因家中有同款车而发现端倪,对比后发现水箱密度与原厂不同,且无原厂标识,中冷器等部件也存在类似问题,随后寻求维权。
更有车主花18万修自己的车,费用由保险公司全额支付,结果却发现有大量零件未更换,使用副厂件替代原厂件等问题,涉及配件总金额6万多元;而4S店负责人一句“由总部统一出库,但没安装到周先生的车上”、“可能是个别人偷梁换柱”就试图掩盖其中问题。
汽车服务世界注意到,7月《人民日报》聚焦“质保承诺不兑现、过度维修、配件以次充好”等4S店维修保养乱象进行了深入报道,而稍早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又双叒曝光了事故车维修乱象。
与以往不同,近年来类似事件每每曝光后,车主除质疑、愤怒外,还会表达一类观点:“现如今在4S店,使用副厂件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种认知提升,说明近年来各方推广汽车配件分级消费理念有了显著效果,但另一方面,却也过快暴露了行业使用副厂件缺乏“规范与标准”的风险。
需要警惕的是,看似常态化的“副厂件使用”,很多时候其实是被迫接受,而非主动选择,这样的一种情况在4S体系尤为突出,而此类现象的日益增多,很有可能会引发行业发展陷入系统性风险。
短期来看,4S店的核心竞争力依旧是原厂正品+专业服务,此类现象的高频曝光,将不断侵蚀车主对4S体系的信任基础,单个企业也会因此被市场加速淘汰;而长远来看,受损的将不仅是4S体系,而是整个行业的信誉和生存空间。
把时间线月,交通部发布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明白准确地提出了“同质配件”的定义,即“质量等同或者高于装车零部件规定要求,且拥有非常良好装车性能的配件”。
紧接着,2015年修订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交通运输部令2015年第17号)正式将“同质配件”纳入法规,内容为“托修方、维修经营者能够正常的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机动车。”
2019年修订的版本中,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机动车维修经营者应当将原厂配件、同质配件和修复配件分别标识,明码标价,供用户选择。并定义同质配件为:产品质量等同或者高于装车零部件规定要求,且拥有非常良好装车性能的配件。
显而易见,“同质概念”的诞生,旨在打破主机厂和4S店对汽车维修配件的垄断,允许车主和维修企业使用质量相当的替代配件,以此来降低汽车的维修成本,促进市场的良性竞争。
然十余年时间过去,“同质配件”概念虽被大面积推广,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却遭遇了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的困境,概念本身也直接被“非原厂件”、“副厂件”等模糊表述所替代,甚至沦为部分商家以次充好的遮羞布。
近年来,类似文章开头提及的纠纷,发生频次可与“4S跑路潮”媲美,也是4S生存乱象的典型代表。
上半年,《中国消费者》杂志社联合11省共同开展了“汽车维保养护消费满意度调查”活动,分析超3.5万份回收样本后发现,25.46%的人表示在维修过程中遇到零部件质量上的问题。部分商家可能因成本因素选用质量较低的零部件或替代品,影响维修效果,并可能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外在2024年底,江苏省消保委也发布了份《汽车维修消费调查报告》,在对售后服务店不满意的受访者中,38.8%的受访者认为配件为非原装配件;在认为汽车售后行业需要改进的方面,57.3%的受访者提到了配件质量。
“**有50%配件都不是原厂,只是用的副厂件不是很差那种,全国所有集团店应该多多少少都有用副厂件的”;
“不止**,我见到另外两间全国知名的经销商旗下4S店,都是用副厂件,是整间4S店的全部的保险事故车都在用。而且分别是不同的大三日系品牌”;
现如今,国内汽车配件市场格局发生了不小变化,以品牌件为代表的“副厂件”慢慢的变成为市场主流,愿意并接受为副厂件买单的从业者和车主也明显地增加,“4S店也可以用副厂件”这件事,也获得了一些车主的认可,部分经销商集团大面积推广副厂件更是“公开秘密”,且车主并非一无所知。
尽管以品牌件为主的副厂件市场接受度有所提高,但4S店使用非原厂件引发的纠纷却并未减少,反而愈演愈烈。
一方面,相较于溢价过高且过分垄断的原厂件,副厂件的成本优势与市场需求客观存在,在严格的质量控制前提下,副厂件确实能够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这也是独立售后企业,包括主机-4S体系都开始提供副厂件服务的原因。
但另一方面,当前产业链多方博弈失衡的情况下,此类配件在流通过程中,四大核心矛盾的凸显反而超过了其价值。
除了“回扣”纠纷,目前爆出来的相关纠纷,基本上导火索都是“车主发现了自己被骗了”。
虽然部分4S店会在结算单上注明“非原厂件”,但往往极为隐蔽,如小字标注、背面条款或模糊措辞(如“品牌件”“同质件”)等,导致车主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动接受;很多时候结算单上标注的甚至是“原厂件”或者不做任何标注,但事后车主却发现配件其实是“以次充好”。
目前市面上并非所有副厂件都是“品牌件”或“同质件”,反而充斥着大量的劣质仿冒配件。
根据业内人士反馈,目前市场流通的未认证副厂件,合格率最多只有50%;此外,汽车服务世界还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很多副厂件的质保期通常较短,质量差的更是无质保期可言。
这时候就涉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车主可接受副厂件,但没有办法接受“以次充好”或“短命配件”。
这一点按理来说该放在最前面,但鉴于汽服行业的toc属性,所以还是把它放在车主体验矛盾之后分析。
事实上,当前包括“4S维修副厂件使用纠纷”在内的汽服行业配件流通乱象,本质上源于保险公司、4S店/修理厂和配件供应商之间的利润争夺战。
保险公司为控制赔付成本,目前在独立售后普遍按照副厂件价格定损,如今该策略也已蔓延到了主机-4S体系,业内人士反馈,“现在保险公司对4S店配件打8-9折,用副厂件很正常”,万一是小保险公司更惨,折扣更低;
4S店靠售后维修业务维持生存,事故车业务更是利润大头,所以既要完成主机厂的配件采购指标,又要应对保险公司压价,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而配件供应商为了抢占市场,如今也在大打价格战,并且不断压低价格,导致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在这一过程中,各方还都需要为资源争夺而进行各种显性或隐性的费用支出,中间利润自然又要逐步被压缩。
此前,有车主投诉,自己的车子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将车送到了指定4S店、并按原厂件的价格将修理费给了4S店,后来却发现,4S店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副厂件充当原厂件”维修车辆,表示4S店存在以次充好的欺诈行为,要求退一赔三;4S店的回应中提到“保险公司给的配件定价低于原厂件进货价,无奈之下才使用副厂件修车。这已经是行业内的潜规则了。”
自2015版的《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正式提出并实施后,同质配件的明码标价和标识要求自2015年起已成为行业规范;一直到今年实施的《商品二维码》国家标准进一步强化了配件溯源管理,但具体的实施细则始终是个空白。
这就导致流通配件在流通过程中,出现了两种极端,流通性比较好的副厂件,要么是优质副厂件,要么就是劣质仿制品。
监管滞后于市场变化,叠加4S店违规成本低、车主举证困难以及行业潜规则盛行的问题始终存在,使得劣质副厂件流通难以根治,而线S店反而因成本劣势面临生存压力。
但“4S店要口碑,但更要赚钱生存”,“诱惑难拒”的背后,更多是个体的两难抉择。
显而易见,相关纠纷中,“副厂件”本身并非原罪,且从市场发展现在的状况来看,副厂件具有相当明朗的前景。
根据江苏摩方常闻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专业委会的一份报告,不涉及到发动机、汽车芯片等关键功能的普通配件,对于一般用户而言,基于价格的考量,也并非要一味追求原厂配件。而汽车副厂件所具备的性价比,对于车主而言更具吸引力,正是基于此,以提供副厂件更换服务为主的大型连锁汽修企业、非连锁小型汽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在增长。
随着车主认知的不断的提高和市场之间的竞争的日益充分,副厂件市场终将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
公开信息显示,相关纠纷已从事故车场景、过保车辆,蔓延到了质保期内的免费维保场景当中。
开篇人民日报聚焦的4S店“副厂件”乱象中,就有车主在“人民投诉”留言反映,自己在车辆质保期内免费更换了受腐蚀的车窗配件,事后却发现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4S店竟将车窗下半部分的配件换成了副厂件。
面对车主质疑,店家态度更是敷衍,竟然回复说“免费换了就别在意这一些细节了”。
首先,质保期是主机-4S体系以及整个售后服务体系对车主用车生命周期的第一道承诺,这个特阶段的“偷换配件”,不仅会直接动摇车主对原厂服务的信任,更会动摇整个售后服务体系的价值根基。
其次,扰乱行业价格体系。不仅正规使用原厂件的4S店会面临劣币驱逐良币困境,目前已经获得原厂件供给的独立售后企业,也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无论是副厂件的推广甚至是原厂件的放开,都应以助力自身强化“诚信经营”口碑为目标,当前售后几乎所有配件乱象的根源,均不在于配件本身的选择,而在于部分经营者为追求短期利益,刻意压低配件服务价格、模糊配件来源、隐瞒质量差异,甚至以次充好欺骗车主,这种短视行为,实际上摧毁的是整个行业的信任基础。
而解决这样一些问题的核心有四点:打破信息垄断是关键、质量认证体系是基础、车主知情同意是核心、行业自律与相关方的监管当务之急。
对所有汽车维修从业者来说,当下的生存之战,本质上围绕“价值”展开而非价格,配件质量、技术实力、服务水平、消费体验等均是价值的体现,相互支撑缺一不可,才能真正构建起差异化竞争优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反噬来了!“保姆纵火案”8年后,林生斌现状曝光,网友:线月4日下午14:30中央5套CCTV5、CCTV+5直播节目表
24岁女生酷似大S走红 ,回应:没模仿她,不会消费她,以前没有整容以后也不会
Here we go!罗马诺:孙兴慜将加盟洛杉矶FC,转会费超1500万欧
Bose推出 SoundLink Plus 蓝牙扬声器,并预告更多新品即将登场
火了100年的“条纹”,今年流行的老钱风、知识分子风、复古风,都少不了它!